生命科学前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生命科学前沿
科学家用30多年前冷冻基因 首次成功克隆出黑足雪貂
发布时间:2021-03-01 09:15:13 作者:厦门日报

据人民网报道 近日,美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一只濒临灭绝的黑足雪貂,他们利用生活在30多年前的黑足雪貂维拉的细胞培育出名为伊丽莎白·安的克隆黑足雪貂。

黑足雪貂,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性哺乳动物。体长31厘米-41厘米,体重0.8千克-1千克。上体皮毛是黄色,下体灰白色,有着深色的尾巴以及黑色的尾巴尖,嘴部、脸部、喉咙、前额部分呈白色,黑白过渡色为黄褐色,眼睛周围有一个黑色的“面具”,鼻尖黑色,腿很短,有强壮的前肢和较大的前爪,利于挖掘。在野外仅生存在三个地方,美国蒙大拿州东北部、南达科他州西部和怀俄明州东南部。

 黑足雪貂是美国本土濒危物种。.jpg

为何克隆?

被宣布灭绝后重新出现 面临基因多样性减少威胁

黑足雪貂的生存离不开土拨鼠,它们不仅以土拨鼠为食,还会把土拨鼠的巢穴占为己有。然而由于土拨鼠会和牲畜争夺牧场,并且又是疫源生物之一,20世纪时,美洲地区的农民和政府开始投放毒饲消灭土拨鼠。

随着食物来源减少,栖息地的丧失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扩散,黑足雪貂种群面临崩溃,加拿大和美国相继宣布黑足雪貂灭绝。

令人意外的是,被宣布灭绝后10年左右,美国本土又发现了100多只黑足雪貂,而最终只有18只个体被捕获,并在人工环境下繁衍后代。

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黑足雪貂的数量有所回升。但由于基因多样性减少,目前几乎所有的黑足雪貂都有亲缘关系。这意味着一旦种群内部爆发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整个种群全军覆没。

如何克隆?

利用死去黑足雪貂DNA 由家养雪貂“代孕”生下

为了尽可能地保护黑足雪貂,预防种群发生传染性疾病,人们将它们分隔在不同的地方生存。然而这种方法始终治标不治本,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扩大它们的基因多样性。

于是,从野外找到一只野生个体非常重要,但是科学家们始终未能如愿。幸运的是,美国一家研究所还保留着一只死于1988年的黑足雪貂维拉的DNA,可以使用克隆技术来复活该个体。

于是,科学家们从黑足雪貂的近亲——家养雪貂身上取卵,取出卵子的细胞核,将维拉的体细胞核移入去核卵细胞中,并通过技术使该细胞执行生殖细胞的功能,开始不断分裂,形成受精卵。

去年12月出生的伊丽莎白·安。.jpg

之后科学家再将这枚受精卵移入到家养雪貂体内,由它生下克隆体伊丽莎白·安。该个体的基因和维拉一模一样,当它存活到成年之后,科学家们就可以让它和现有的黑足雪貂交配,从而丰富黑足雪貂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增强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