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前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生命科学前沿
江苏银丰(人)类器官库获批成立
发布时间:2020-12-01 15:40:38 作者:

2020年10月30日,银丰生物集团下属公司获批建立“江苏银丰(人)类器官库”,类器官库”筹建后,将有望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保存整理,形成类器官大数据中心,构建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为科研机构和医院提供相关临床组学数据分析等科研服务。

“类器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创新性前沿科学技术。它是一种在体外环境下培育而成的具备三维结构的微器官,是体外研究疾病(包括癌症研究)、器官移植技术改良、药物发现、疗效评估的最佳模型。截至目前,类器官培养已用于各种组织,其中包括肠道、心脏、肝脏、胰腺、肾脏、前列腺、肺、视网膜以及大脑。

1606808543673556.jpg

下面为大家汇总了2020年科学家们在类器官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

2020年类器官领域研究进展

Cell Stem Cell:使用“微型肠道”类器官方法,培养出肠道组织复制品

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可通过促进干细胞再生受损组织来增强肠道内壁的修复。研究团队使用“微型肠道”类器官方法,培养出肠道组织复制品,并定义了与肠道干细胞非常接近的关键细胞,这些细胞产生生物分子Neuregulin-1,直接作用于干细胞,启动修复过程。

3D打印厘米级人类心脏泵类器官,能够正常泵血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用3D打印厘米级人类心脏泵,能够正常运转。与过去研究相比,这项发现创造了一个类似于封闭的囊状结构,有一个液体入口和一个液体出口,研究人员可以在这里测量心脏如何使血液在体内流动。这使得这个囊状结构成为研究心脏功能的宝贵工具。

病人源性胶质母细胞瘤类器官培养新方法

1月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建立了病人源性胶质母细胞瘤类器官(glioblastoma organoid,GBO)模型和生物库,涵盖了肿瘤内及肿瘤间异质性。该研究表明GBO保留了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特征,可以迅速用于治疗患者。

Science:首次构建出人类前脑的三维类器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构建出人类前脑的类器官。作为球状结构,人类前脑类器官可以自组装成前脑的不同部分。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这些研究人员还找到了一种方法来极大地延长人类前脑类器官的寿命(长达300天),这足以观察到它们发展成更复杂的结构。

Nature:“水凝胶”可衍生小鼠和人类肝脏类器官

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化学定义和机械调节的三维培养系统,推动了小鼠和人类肝祖细胞和类器官的基础研究和再生医学应用。他们通过调节合成微环境的机械性能以匹配小鼠肝脏的生理刚度来优化肝脏类器官衍生的效率。最后,精确地模拟了纤维化肝脏的僵硬,并证明了异常肝脏的机制。

基于水凝胶的Milliwell阵列,用于视网膜类器官培养

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组织工程方法,通过在最佳的物理化学微环境中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来加速和标准化视网膜类器官的产生。由仿生水凝胶组成的圆形底部微孔阵列,结合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以高效和定型的方式促进了mESC聚集体快速生成视网膜样组织。

类器官模型助力膀胱癌研究

2020年6月,日本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建立了2.5D类器官培养模型,为了开发这种新方法,研究人员将注意力在犬膀胱癌上,他们从犬的尿液中采集了患病细胞,并采用一种全新的2.5D方法对其进行培养,获得结果与膀胱癌3D类器官相似。研究人员认为,这种2.5D类器官培养方法有望取代3D类器官,应用于膀胱癌的研究和治疗。

总之,类器官研究有望在药效试验和药物毒性筛查等临床精准医疗、新药研发以及再生医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给生物医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我们期待这项研究取得新的进展。